在语言桥梁上见证成长
作者: 校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10/9 8:44:27 | 38次浏览
在语言桥梁上见证成长
何田田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这些年,我始终觉得自己既是语言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跨越文化隔阂、打开世界视野的引路人。在日复一日的课堂互动与教学实践中,那些细碎的瞬间、意外的收获与深刻的反思,共同编织成了我对英语教育的独特感悟。
英语教学绝不是简单的“单词+语法”的机械灌输,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背后的生命力。记得刚入职时,我总执着于把知识点讲得细致周全,却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常常眼神涣散,面对提问也总是怯于开口。直到一次课堂上,我尝试用一首英文歌曲导入单元主题,当旋律响起时,原本沉闷的课堂瞬间活跃起来,有学生跟着轻轻哼唱,甚至主动询问歌词里的陌生表达。那一幕让我猛然醒悟:英语学习应该是充满趣味的探索之旅,而非枯燥的任务。从那以后,我开始在教学中融入更多鲜活的元素-用经典英文电影片段解析语境,通过英语绘本故事激发想象力,组织小组辩论让学生在表达中深化理解。当学生们从“怕说英语”变成“敢说英语”,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的核心从来不是“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会了多少、感受到了多少”。
在教学过程中,最让我动容的,是见证学生们在语言学习中突破自我、建立自信的时刻。班里曾经有个内向的女孩,每次英语课都不敢主动发言,即使被点名回答问题,也总是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为了帮助像她一样的学生,我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会进行分层设计,设置一些难度较低的互动环节,比如让她带领小组朗读短文,或者分享自己喜欢的英文短句。起初她依然紧张,但在同学们的鼓励和一次次的尝试中,她逐渐找到了表达的勇气。学期末的英语小演讲上,她竟然主动报名,站在讲台上用流利的英语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当台下响起掌声时,她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我明白: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潜能的激发。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节奏和认知特点,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而是耐心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为他们搭建适合自己的成长平台。
同时,英语教学也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促使我与学生共同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不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沟通工具和文化载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停滞不前,而是要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文化视野。我会定期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关注国际教育动态,将最新的文化资讯和实用的语言技巧融入课堂教学中;也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中寻找教学灵感。比如,当学生们对国外的流行文化感兴趣时,我会借此机会引导他们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从学生身上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创新的思维,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如今,每当看到学生们能用英语自信地交流,能用英语去阅读世界、表达自我,我就会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英语教学就像搭建一座桥梁,一边连接着学生的现在,一边通向他们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在这座桥梁上,我会继续带着热爱与责任,陪伴每一位学生勇敢前行,见证他们每一个精彩的成长瞬间,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