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宏运学校 网站!
网站首页>四有好教师团队>>阅览文章
散文中的情感密码设计“学的活动”——五种表达方式

作者: 校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3/26 10:58:57 | 93次浏览

散文中的情感密码设计“学的活动”——五种表达方式

南京市宏运学校 段亚平

 

你是教一篇篇课文,还是用课文教?或许要经历一个从讲课文的内涵变成关注课文的语言形式,作者怎么写的转变,或许是独特的语言风格、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结构等。

 以前的我会想着把课文内容和情感讲透,多是来不及讲艺术手法,竟忽略了描写、议论、抒情、记叙表达方式的点拨,这是课文作者情感丰厚的魅力所在。这些艺术技巧引导的缺乏导致课文的情感大多也没讲透。你有没有想过这五种表达方式为什么那么重要呢?聚焦散文,突然就明白了。散文的核心是什么呢?无非一个“情”字,翻作文训练注意到“抒情方式”的含义,再想肖培东老师《我的白鸽》设计的问题,豁然开朗。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就是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语句,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自己体会,则是间接抒情。”也就是说,文字处处皆有情。

 “我们从白鸽相处过程及心绪变化中读出深刻。那么这种相处过程、这种心绪变化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一个主问题,底层逻辑是从作者的情感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发的,精彩的描写中处处是感情,“丑陋”到“本真”的期待,抒情议论中表达的是对白鸽的赞美,因此,我与白鸽的相处感受和心绪变化,都是通过细致的描写以及恰到好处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的。“其实这里就是抒情方式中的间接抒情。细节描写容易忽略的点,不是各种描写类型,而是为什么作者写得这么生动、典型、细致?作者怎么写得这么生动、典型、细致?

 以后要关注的一是:读散文的记叙也好,描写也罢,议论更佳,都要试图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情感。比如《秋天的怀念》有两处动人的地方,一处记叙“她出去了,再也没回来。”读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没哭,这一句读哭了。可能就是母亲再也不能回来,我再也见不到她,陪我一起看花的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我回忆时想起这些的悔恨,愧疚吧。一处描写,“我”的暴脾气,极致地发泄,母亲悄悄的、肝疼的整宿睡不着,而我却不知道她竟病到了那般田地,极致的隐忍。凡是对比处,情感更突出。我有多火爆,母亲多隐忍,写的时候我该有多悲伤,多后悔,多想弥补。

 这种相处过程、这种心绪变化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这样的一个主问题,一好在它是一种激发,效果不在学生的听,而在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揣摩作者情感怎么表达的,更好地、更充分地去感受、理解课文。而不是问“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啊?”这两个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锻炼高度是不一样的。二好在,预设生成可以跟着学生走。因为它的活动空间很大,学生多个点发散,朝着抒发的情感目标流向走。还好在,这是一个充分的“学的活动”,由学生来阅读,“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是一致的,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展开时间。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后,彼此启发,说给全班听,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学习经验,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包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阅读方法、阅读方式的把握。老师就是一个组织者,困惑时的点拨者,最后的总结者。

 加粗的文字是王荣生老师《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中提到的“学的活动”。以后要关注的二是:课堂要培养一种意识。教学重点要突出,时间充分。核心的教学内容要充分的展开。这个教学重点是学生学完这篇课文要形成的学习经验。这通常离不开课文重点段落的精读,要关注。你是几个课堂环节平分秋色,还是重点突出?教学重点是学生的难点,第一个基础环节要简短,这个教学重点讲好了,后面的升华、写作训练等自然会好。以后要努力的三是:

 学生需要学什么。

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好。

学生需要做什么。

学生需要怎么做。

 你是关注“教的活动”,还是关注“学的活动”?回应开头提到的备课文语言形式的转变,再高一层转变就是,语文教学设计主要不是设计“教的活动”,而是设计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设计“学的活动”。

 “学的活动”的初理解:

1.懂学生懂什么,不懂什么,需要懂什么,学新课前让学生写写读课文的困惑,或者提一个问题很有必要,是了解他目前的学习经验;

2.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学完形成的新的学习经验是什么,这个目标对学生合不合理;

3.备课环节的几个活动,要想的是让学生干啥、怎么做实现这个学习目标,怎么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是圈点勾画标志性的中心词句、概括提炼信息,是朗读揣摩字词,是交流谈论互相激发,是质疑思辨活动,是多样写作训练,读写可能还是最重要的......

4.这个“学的活动”的生成你心中至少要有十种甚至更多预设,各种想学生能想到什么,学生想到什么算什么,顺着说,生成什么总结什么,最难的那点引导着说,没想到到想到一点儿,他只要有收获,有进步,在全班这么大的学习场景中,学生自己有提升,他在学生回答互相激发的学习中,他有收获,人文的,写作的,都是好的)。

5.“学的活动”好在是学生在指导下自己通过爬坡过坎,连滚带爬地自己读出来的,这种成就感或许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最大的动力吧,自我获得感应该比老师的魅力大,慢慢地,他就不需要老师教了。获得感有二,一是简单的自己轻松解决了,难的互助思考逐步攻克了,那个高点的桃子摘到了。老师硬塞的桃子甜一会儿,不会那么持久的。

6.和学生对话,引导点拨多问“为什么.....”“怎么表现的.......”,你说的话,有三种,激发思考的主问题组织一下,学生回答宽泛或跑偏追问一下提升一下质疑一下,说完总结一下,这是学的活动能够精彩的地方。因为这时候,老师和学生融合,学生在深入地走进课文。作者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学生透过文字背后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你说的,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