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作者: 校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2/21 8:11:16 | 22次浏览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南京市宏运学校 井立杰
每个人都有梦想,或大或小。不知道你的梦想是什么。但我总能想起,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背着大书包放学的路上,和邻居小朋友聊天。我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他反问我。我说是改造沙漠,我希望可以把可怕的荒芜的沙漠都改造成生机勃勃的绿洲。多年以后,我不记得邻居小朋友说他的梦想是什么,但我总想起自己改造沙漠的梦想。我长这么大,甚至连沙漠还都没去过,我接近梦想最近的时刻可能就是在支付宝的蚂蚁森林种树吧。而至今,我都还没种上一棵属于自己的心心念念的胡杨树,这甚至成为了我的一种遗憾。
而近来,一部《生命奇观》的记录片,生生地打消了我的遗憾,我甚至还在为沙漠的存在而感到伟大,为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而庆幸,虽然理智的我知道,短时间内沙漠变成绿洲本就遥不可及。这部纪录片是由中国国家地理成员张辰亮为解说。张辰亮是一名博物学家,因为回答众多的网友的奇怪问题,而被称为“博物达人”。这部纪录片目前记录了中国的广西溶洞、马来西亚雨林以及新疆荒漠中的各种生物在各自生存环境中的适应和生活。在中国新疆的沙漠中,比我预想的更令人感动和热闹。感动的是,对我们人类而言那么缺少生命之源——水的地方,其实生存的生物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多,除了熟知的仙人掌、蜥蜴等,还有在南方常见的鼠妇的亲戚——潮虫、还有昆虫纲吉丁虫科的各种颜色美丽的昆虫们、还有有着美丽的形态各异的果实的沙拐枣、还有有趣的风滚草、还有吸血如麻的长腿小蜱虫、还有用羽毛盛水喂养幼雏的毛腿沙鸡,等等的各种有趣又可爱的生物。沙漠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热闹。这些沙漠中的生物祖祖辈辈地一代一代的变异和遗传,使之不断进化,最终适应了沙漠这样的多风、缺水、高温的环境,沙漠成为了他们的家。张辰亮说:“以前,人们将沙漠视为恶劣的生境,试图将它们都改造为绿洲。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荒漠都需要治理,需要治理的,只是那些因人类破坏而变为荒漠的地方。荒漠自有它的运转逻辑”。纪录片的最后,点醒了我,我突然明白,我的沙漠改造为绿洲的梦想,没有实现,也是一件好事。
并不是所有沙漠都需要被改造。让沙漠成为沙漠,让绿洲成为绿洲。自有生态的发展,自有生命的说法。“多风、少水、高温的沙漠,不但没有摧毁生命,反而使它们释放出难以置信的潜力。把这看似地狱的地方,变成了它们的天堂。生命一万年间,在荒漠中演化出的奇观和地球上的其他地方,一样精彩!”有的生物适合生活在雨林,有的生物适合生活在溶洞,有的生物适合生活在沙漠。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与功能,能在各自的天地中精彩绽放,它们的生命和价值,同样精彩。
同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所在,都有自己的使命存在,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不再强求让花成长为树木,也不要强求灌木变为乔木。不再为难所有孩子都考试100分,更不要强求所有孩子都要按照固定的模式成长。孩子不是物件,是活生生的人,孩子有自己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让喜欢喜剧的孩子充满欢声笑语,让沉迷武术的孩子阳光下奔跑,让内敛的孩子向内探寻,让开朗的孩子有展示的舞台,这也是一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好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大展拳脚,何尝不是教育的幸运和价值?
荀子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教育只需要像温柔的水,在水的恰当滋养下,花朵成为健康的花朵,树木成为健康的树木,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教育,一种如水般滋养生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