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宏运学校 网站!2025年2月25日  |  星期二
网站首页>德育天地>>健康教育>>阅览文章
警惕常见传染病,正确做好防范措施
南京市宏运学校传染病宣传

作者: 校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10/19 9:59:36 | 549次浏览

警惕常见传染病,正确做好防范措施

不知不觉我们迎来了秋冬,秋冬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它常见传染病。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好防范,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一、常见传染病的种类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

典型流感:发病突然,先出现发冷、寒颤、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持续3~5天。

伴随现象:头痛、全身酸痛、疲倦、食欲减退,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去时,一定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临床表现:

此病以手、足部出疹和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为特征性表现,一般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5-7天自行缓解,少部分发展为重症,通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等。

预防措施:

关键是注意家庭、环境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避免与患者接触。流行期间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 。

3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

传播方式:空气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密切接触可使90%易感者发病。

潜伏期为1024日,通常为1416日,主要为214岁的孩子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

起病急,病初12天可有发热,头痛、咽痛及全身不适,以后出皮疹。皮疹多发生在头面部、躯干及眼,口、生殖器黏膜处,个别患者在会阴部可见疱疹。四肢远端较少,呈向心性分布。疱疹周围红晕。皮肤瘙痒较重,数日后干燥结痂,12周脱落,不留疤痕。

在患者的同一皮肤区域可同时见到红色小斑疹、丘疹、椭圆形水泡、结痂四种类型的皮疹,称为“四代同堂”。

主要危害:并发症较多,以并发炎症(皮肤感染、肺炎、脑炎)为多,病毒易潜伏在体内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预防措施

隔离患者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接触水痘的易感者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减轻症状。

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被服和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

水痘病毒活疫苗,用于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有效。

4、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又称为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96小时。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次以上不等,无脓血与黏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为2-3天。恢复后无后遗症。

预防措施:

1)切断传播途径

病毒性腹泻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传染源多为轻型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故主要预防措施是做好食品和饮水工作,加强患者、密切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等工作,积极切断疾病的传染途径。

2)控制传染源

发病学生要隔离治疗,在家休息,直到症状消失3天后才复课,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同学。对病人、疑似病人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厕所等进行消毒。

3)做好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对一些放置时间较久的冷菜最好少吃或不吃,饮用水煮开才喝,不要喝生水。

5、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患者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自然病程约为1014

   发热:伴全身不适,体温与病情成正比,热型可呈双峰型。

腮腺非化脓性肿胀: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质韧、胀痛、触痛、张口及咀嚼时加重,肿胀多于13天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

预防措施:

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自发病起算,隔离约三周。

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1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均应接种。

6、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

传染源是结膜炎患者。通过接触结膜炎患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其他物品,包括与患者共用毛巾,均可能感染病原体。

人群普遍易感。细菌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3日,病毒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12日。

发病快,接触2-3小时即可发病。1-2天内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

早期患者单眼或双眼出现刺痒如异物感,严重时有眼睑沉重、畏光流泪及灼热感、 接着眼睛红肿、胀痛、有白色或黄色的分泌物。 重者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等全身症状。 一般预后不影响视力。

预防措施:

患者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约1周)。不共用毛巾、脸盆。所有用具洗净消毒,晒干后再用 。流行期间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场所,如泳池、浴室、游乐场等。 注意手部卫生,不用手揉眼睛 ,密切接触者要勤洗手,用肥皂加流动水洗手。

二、预防传染病,正确洗手、戴口罩